什么是APP支付和公眾號支付
添加時間:2017-09-18 13:55
APP支付與公眾號支付容易搞混淆,尤其對于一些半專業的外行人來說,傻傻分不清。
隨著移動支付的盛行,或者說隨著微信社交產品的全民普及,再加上消費者被一輪又一輪的支付大戰燒腦,再不懂支付的也都了解那么丁點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所以有人就很“專業”的問了一個問題:
“公眾號不就是微信APP嗎,怎么還分公眾號支付和APP支付?”
甚至有些做微信支付的技術一開始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什么場景使用什么方式,這里就給大家分析下。
排除“掃碼支付”和“刷卡支付”之外,只要是在微信APP內部,沒有跳出去的,就是“公眾號支付”.比如以下場景:
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等等都算)內打開某商家頁面,選擇商品,下單,付款,然后使用微信支付。這就是典型的“公眾號支付”.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從微信跳到了商家的商品頁面,但仍然在微信內部,使用的是微信瀏覽器而不是什么瀏覽器的APP,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朋友圈內打開某個分享鏈接,進入商家頁面,選擇商品,下單,使用微信支付,這個原理跟上面一樣,同時,使用“微信掃一掃”,掃描商家二維碼,進入商家頁面,后面步驟也是與上面是一樣的,以上三種方式其實追根溯源,都是一回事,只不過打開商家頁面的引導方式不同而已,最終都是通過微信進入商家商品頁面下單。再看看第四種,有一些隱蔽: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收錢吧”,“一碼付”等支付產品。初看很像“掃碼支付”,掃一掃,輸入金額,然后啟動微信支付。其實不然,這也是屬于“公眾號支付”,這個碼很巧妙的跳過了前面三條中進入商家頁面讓用戶選擇商品這個環節,直接默認為某個商品,你輸入金額給她定價就好。
然而,同一部手機上跨APP完成微信支付,叫做“APP支付”
比如以下場景:
在“大眾點評”,“餓了么”,“美團”等APP中下訂單,然后支付時選擇微信支付,緊接著就自動啟動了微信APP,并跳轉到了微信支付相關頁面,完成支付后又回到原來下單的APP,這種在APP之間來回跳轉的方式就是“APP支付”,因為滿足了條件。